資訊進入了碎片化的黑洞,而我們的腦力卻更多處于混沌狀態:看得到的不想看,想看的看不到。如果單純依靠用戶點擊行為做個性化推薦,容易造成用戶資訊內容趨向單一化,導致資訊閱讀范圍越來越窄。
成立于2013年的一點資訊,它的想象力在于,在強大的技術底層架構之上,將搜索引擎與推薦引擎真正打通,既滿足用戶資訊閱讀的精準推薦,又能幫助用戶進行興趣擴張,在受眾的被動與主動行為之間形成一種微妙的平衡。
不只“一點”的資訊消費
資訊進入了碎片化的黑洞,而我們的腦力卻更多處于混沌狀態:看得到的不想看,想看的看不到。“閱讀哪些新聞?怎樣閱讀?”成為一個新的問題,受眾的被動與主動之間正在形成一種微妙的角力。資訊進入了碎片化的黑洞,而用戶的腦力卻更多處于混沌狀態:看得到的不想看,想看的看不到。
閱讀正在被顛覆:信息過剩和去中心化
一點資訊的名字起源來自于 “PARTICLE”,意思是粒子,構成.人類物質世界的粒子。在數字化的內容傳播中,每一篇文章的內容都是由一個個最細小的顆粒所組成的,這些細小的顆粒 構成了文章內容的畫像。在以算法驅動的內容編輯和分發中,想要實現精準的推送,就必須了解用戶,懂用戶所喜歡的內容,即了解精準的用戶畫像:年齡、性別、 收入、地域,喜歡什么樣的文章,文章的分發次數、閱讀停留時間和文章的跟帖、評語等情況。
“一點”,體現了對于科學、對未知世界的謙卑態度。不管是對內容,還是對用戶的了解,所有人都是未知大于已知,只懂“一點”,但是產品在不斷的努力去了解用戶,洞察用戶的興趣。
“興趣引擎”再造移動入口
一點資訊全球首創的“興趣引擎”則以技術手段突破,在資訊爆炸時代幫助用戶過濾過剩信息,推送真正符合用戶需求的更有價值的信息,將用戶以往閱讀的重點,變成他/她未來移動互聯網生活的起點。
智能新聞資訊類應用已有不少,例如今日頭條、 鮮果、ZAKER等都給自己打著“個性化推薦”的標簽。而對一點資訊來說,其產品定位既不是新聞客戶端,也不是連接新聞和用戶的平臺。它要做的,是移動端 的“今日頭條+百度”——通過用戶使用行為判斷用戶興趣,為用戶推送相應資訊;同時,它也會根據用戶的主動搜索內容、喜歡、收藏等行為,進行智能拓展。